“做全产业链是未来农业发展必经的模式,但要做好难度会很大。”济南沃尔富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景春的一席话,让诸多参会者产生了共鸣……
8月29日,由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嘉兴农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浙江省现代农业促进会、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支持的首届现代农业新优特果蔬全产业链峰会(以下简称大会)于浙江嘉兴召开,大会旨在打通科研交流、良种选育与推广、栽培技术交流、特色果蔬流通、消费加工等产业链的各个领域,以期促进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点击视频,查看更多精彩▽
大会内容丰富,共邀请10位果蔬产业领域嘉宾作高质量报告,8位行业资深企业代表参与圆桌论坛探讨果蔬全产业链的打造。
此次大会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果蔬全产业链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300人参会。嘉兴市市委副秘书长、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葛永元,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王志舫,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蔡强,南方农村报社副主编麦倩明等领导出席并发表讲话,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评估部部长纪伟主持大会。
△大会现场
打通果蔬全产业链,助推产业振兴
“作为红色发祥地与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个省(市),瓜果蔬菜产业在科技研发、良种选育、栽培管理、流通加工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提供了先进的经验。”麦倩明认为,长三角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也走在全国前列。
△南方农村报社副主编麦倩明
嘉兴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是浙江省的‘米袋子’,也是上海的‘编外菜园子’。”葛永元介绍,201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1万亩、产量248.5万吨,果用瓜种植面积10.4万亩、产量21万吨。嘉兴农产品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了华东地区果品集散中心,年交易额达300多亿元。
△嘉兴市市委副秘书长、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葛永元
“本次峰会在嘉兴召开,以新模式新机遇为主体,立足打通果蔬全产业链,提升经营主体活力和效益,以新品种为出发点,建立生产、加工、流通和营销的纽带,这对助推产业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蔡强表示,作为大会主办方单位之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直接推动、大力支持,由浙江省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新型创新载体,在农业、食品领域,建立了国家食品评估中心,围绕“保安全、促健康、利发展”的方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院愿团结产业链上的各个代表共同为现代农业发展找出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蔡强
专家报告—共谋果蔬产业发展
“安全种植”+“溯源系统”助力农产品安全生产
果蔬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支撑我国现代农业稳步向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信息部部长张伟表示,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要素投入创新、制度与机制创新、产品与市场的创新。未来产品创新的方向将包括文化性、营养性、安全性、方便性、多样性。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信息部部长张伟
提到产品的安全性,据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介绍,当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健康营养平衡,零售商也对产品和供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
一个透明化的食品体系可以预防食源性疾病,保证食品新鲜,避免食品浪费,同时可追溯系统的应用可以防止食品造假,提高食品安全生产的透明度。严志农说,“目前沃尔玛区块链追溯体系将农场到门店的信息追溯过程从26小时减少至10秒,在调阅文件及证书时仅需2秒,做到了在食品体系中通过区块链将信任规模化。”
“让消费者吃到真正健康的农产品,就要让他们能追溯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浙江省现代农业促进会理事单位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新立也认为,行业要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需要梳理质量控制标准、制订体系建设机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等,通过搭建如农产品上行质量保障与品牌平台等相关的管理信息化平台,为标准规范化体系提供载体。
△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新立
郑新立指出建设可追溯体系需借助大数据应用。“农产品生产计划、标准生产、精细管理等都需借助大数据应用才能实现农业高效化和标准化。”
建立可追溯体系的核心仍是出于对产品安全的保障。
“如何种出安全农产品?”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郭坚华在报告中指出,她和她的团队在用有益微生物替代农药和化肥的作用。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郭坚华
“有益微生物在有机、绿色种植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郭建华介绍,使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等功效的微生物活体制剂(微生物肥料);具有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等(微生物农药),能替代常规化肥农药的防虫治病的作用,生产出绿色甚至是有机农产品。
提升农业单品竞争力,打造平台模式
对产品安全的看重,反映了当前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提升农业单品的竞争力或许能抓住突围的机遇。
“农业大市场存在专业管理缺乏、产业环节信息不对称、资产资源低效、商品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既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也是企业实现产业突围的机会。”凡谷归真(北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社介绍,目前凡谷归真正在着手农业产业链的规划,在种子与种子科技、种植与种植管理、采收与供应链管理、品牌与市场销售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实践。“平台模式将会在农业产业链上得到价值体现。”
△凡谷归真(北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社
品牌农业和精致农业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国家出席一系列政策支持品牌农业发展。浙江省现代农业促进会副会长单位火石品牌策划合伙人夏迪在报告中表示,在国家大战略引导下,区域公用品牌、美丽乡村品牌化以及农业旅游融合化等3个发展趋势成为品牌农业的着力点,品牌农业逐渐成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渠道之一。
△火石品牌策划合伙人夏迪
如何让品牌为农业赋能,打造农业品牌呢?夏迪从采用易记、易懂、易传的取品牌名称策略,挖掘核心价值,不要做全能产品,细分即是专业的产品策略,设计统一识别的形象设计,重复就是力量的品牌传播经验,以及具有全局观的品牌意识等方面分享了品牌建设的经验,助力农业品牌建设。
为农业赋能,打造精致农业也是渠道之一。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专家、北京北农都市农业研究院院长史亚军在报告《台湾的精致农业与农业经营特征》中指出,精致农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体系,依托高新技 术改造传统农业,以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目标,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抓手,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专家、北京北农都市农业研究院院长史亚军
史亚军介绍,精致农业经营的基础是高投入和高科技,核心是高标准化和高质量,特点是“精” 和“特”,最终目标是高竞争力、高价格和高收益。
“在生产方式上,精致农业要求精耕细作,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史亚军介绍,在生产形态上要求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商品率,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及加工品的质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各环节实行标准化。
报告中,史亚军介绍了多种台湾精致模式。“发展精致农业,使台湾农业全民共享的健康产业、科技领先的卓越产业和安适时尚的乐活农业。”史亚军表示,台湾精致农业切实做到为农赋值,推动台湾农业的发展。
圆桌论坛:如何打造果蔬全产业链?
打造果蔬全产业链品种是基础。“一个番茄十个人种或十个人吃,会有十种口感,目前品种种植很难做到标准化。”京津冀蔬菜产业联盟秘书长尹作丰认为,我国一些育种家也缺乏数字化意识,很难提供品种真实的大数据。
△京津冀蔬菜产业联盟秘书长尹作丰
对此,尹作丰建议育种家可联合土壤、营养、销售、食品等产业链各个领域的专家,组建一个大数据团队,从南到北,跟踪种植基地、销售渠道、消费者需求,且在品种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不要急于推出某一品种,而是要全方面的收集品种数据,再把真实的品种数据提供给种植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种植。
那什么样的品种适合打造全产业链呢?
纽内姆(北京)种子有限公司作物战略总监鲍教旗介绍,要做好一个产品最主要的是怎么给客户带来高价值,对于全产业链而言,有差异化才有市场,因此可围绕很多有差异化的产品来进行打造产业链,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反而是大规模种植的品种不适合做全产业链。
“一个产品或品种好不好,要看怎么定位。”广州金山果行董事长张宝卫说,中国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不要想着抢占全部市场,而是要细分市场,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开发一些差异化、新奇特品种。此外,做产业链要定好标准,能做好一个单品就已足够。
好的品质是产业链发展的前提,如何做好优质产品的管控是打造果蔬全产业链必须解决的问题。
△圆桌论坛现场
安徽江艺天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宏建表示,做好产品管控首先要筛选出优质品种,并固定品种;其次要筛选好的种植基地,其理念、思维要契合优质化的发展方向;另外,好的产品一定是生产出来的,提升种植技术,品质才能有所保证,才能实现产品化;最后,要做订单农业模式,一定要先有订单,后有基地。
能有消费者买账是打造产业链的基本前提,有了好的产品才能建立终端消费者的信任基础,才能打造品牌。
济南沃尔富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产业链运作打造了“沃小番”高品质水果番茄品牌。“赢消费者赢天下,赢终端赢天下。”沃尔富斯董事长吴景春指出,现在的终端正逐渐发生转变,从原来的农贸市场转向了社区,转向了家庭,所以农产品一定要商品化,商品一定要品牌化,品牌一定要信息化。
结合打造“玫珑”甜瓜品牌的经验,海南纯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建军认为,培养一个品牌,首先要好吃,再是供应要稳定,品质要稳定,还要经得起各种考验与折磨,资金要跟得上。
△海南纯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建军
当然,打造全产业链不是某一个环节发力就能成功的,需要的是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与共同推动,同时也呼吁能出现一个可以实现各资源要素整合的平台。
浙江省现代农业促进会理事单位嘉兴农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王向阳介绍,农链谷就是针对果蔬全产业链而诞生的企业,初衷就是相成为一个平台型公司、综合服务商。且随着区域和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增加,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公司将逐步建立“三个好”平台:好品种,生物技术产权引进和开发平台;好品质,物联网+标准种植服务管理平台;好价格,优质农产品对接平台(优质农产品推广销售平台)。与此同时,农链谷将联合种子企业,种植基地,农业服务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国家标准研究所等制定行业种植标准,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监督生产管理过程。
△大会现场
对于整个果蔬产业链发展,武汉汉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忠也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1.知识产权在产业链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建立有品牌的果蔬产品;
2.选择条件好、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好的水源、好的土壤、好的气候才能种出好的产品,能够做到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并且要合理利用土壤和保护环境;3.努力提高种植水平;
4.要加大力度和加快速度培养新型农业从业者;
5.加强果蔬保鲜技术和贮运方面的研究和利用;
6.推进全程的综合服务,种苗、机械、植保、水肥、包装、运输、冷藏等方面;
7.加速农业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信息技术在果蔬产业的研究和应用;
8.终端销售的完善,商超、电商、批发市场的对接,建立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和多层次的销售渠道,尝试建立拍卖市场;
9.建立优质果蔬的种植标准和分级标准,有了标准才能做到优质优价。
10.对优质果蔬的消费进行分析研究与推广普及。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115号